纽约号,USS New York (ACR-2),大概是亚洲最著名的沉船了。
因为她深度不大——最大30米,体型够大,内部结构复杂,是亚洲沉船穿越学习的最佳场所,亚洲的大多数沉船穿越潜水员(包括我)的结业考核,都是穿越纽约号的大小引擎室。可以说,纽约号的大小引擎室,是技术潜水员和休闲潜水员之间的那道龙门。
关于纽约号的引擎室,原本就有很多传说,而2011年钩子船长的死亡事故,更让这传说增添了神秘和唏嘘,可以说,钩子船长本身,和纽约号一起,成为了一个传奇。
两年前,我在纽约号考下沉船穿越牌照的时候,就曾经想过:一定要带着相机,为纽约号的引擎室好好拍一组照片,让非技术潜水员也看看传说中的纽约号引擎室……
结果,这个想法一搁就是两年多,直到这一次,我和小伙伴再到苏比克,带来的不光是相机,还带着卷尺——
我们做了三件事情:
1,拍摄了纽约号大小引擎室;
2,测量了大小引擎室以及相关通道的所有数据;
3,钻进了当年钩子船长去世的夺命空间,亲身感受那个令人绝望的零能见度狭小通道。
好吧,还是由头说起,按照惯例,先介绍主角:纽约号,USS New York (ACR-2)。
关于纽约号:
关于纽约号,一直以来有很多错误的说法流传,最常见的错误,是说纽约号是一艘战列舰。
是的,确实有一艘名叫纽约号的战列舰,但是她的舷号是BB-34,沉没在苏比克的这一艘是ACR-2。在美国海军,先后叫过纽约号的战舰共有7艘,在苏比克沉没的ACR-2是第四代纽约号,1891年下水时候叫这个名字,20年后,1911年,新型战列舰BB-34开始服役,命名纽约号,而原来叫纽约号的ACR-2,改名叫萨拉托加号——因为纽约的地位重要,这个名字只会赋予在美军中最先进的船只,一旦落后,就连名字都保不住了——美帝太现实了。
这条是现任纽约号,舷号LPD-21,是一艘两栖运输船坞舰,其功能主要是作为海军陆战队两种重要的作战设备——气垫登陆船与鹗式垂直起降机——的停泊与起降载台。911事件发生后不久,时任纽约州州长的乔治·保陶基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海军部长戈登·英格兰(Gordon R. England),要求海军能将一艘会参与反恐战争的军舰命名为纽约号,以便纪念在该事件的受害者。于是有了这艘船:船身有大约7.5吨的钢料,是回收自911事件中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主要用于制造船首部分。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只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能叫“纽约号”的,都不是等闲之辈。
苏比克海底这条纽约号,舷号ACR-2,ACR是Armed CruiseR的缩写,中文一般叫铁甲巡洋舰,而-2,说明这是美军的第二艘铁甲巡洋舰,第一艘是她的姐妹舰,缅因号。
纽约号(以下本文所说的纽约号,指的都是ACR-2)服役的时候,是美军排水量最大的铁甲巡洋舰,绝对的重型武器:全长116米,排水量8000多吨,装甲厚度10-18厘米,六门203mm口径主炮,12门102mm舰炮。
在美西战争中,纽约号作为海军上将William T. Sampson的旗舰,参与了著名的“圣地亚哥战役”,在这一战,西班牙海军上将帕斯夸尔·塞韦拉指挥的加勒比海舰队在古巴圣地亚哥港被美国彻底摧毁。从此彻底失去海上霸主的地位——这是美西战争,乃至美国崛起的关键战役。
美西战争的结果,是西班牙完全放弃古巴,割让波多黎各和关岛等原殖民地给美国,西班牙自此完全丧失美洲殖民地。此外,西班牙须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把吕宋(菲律宾)卖给美国。
在奠定美国海上霸主地位的战役中,作为指挥官的旗舰,纽约号的风光,一时无两。
但是一切都会过去:1911年,新的战列舰“纽约号”服役,这艘纽约号,拱手让出名号,改名萨拉托加号,到了1917年,又有萨拉托加号航母服役,她连萨拉托加这名字都保不住了,改名叫罗切斯特号。
一再的改名,表明美军的海战思路在一步步升级,战争模式在不断转变,后来的战争,跟这艘曾经雄霸海上的铁甲巡洋舰已经没有关系了。
1932年,快要退休的罗切斯特号来到了中国,加入了在长江上巡弋的太平洋舰队,1933年,她正式退役,停在了菲律宾苏比克的船坞里养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1年12月22日全面登陆菲律宾,23日,登陆战全面获胜,苏比克即将失守,24日,圣诞前夜,美军凿沉了纽约号——这时候她叫罗切斯特号,避免她落入日军之手。
从此,纽约号长眠在苏比克的水底,因为保留完好,成为沉船潜水的圣地。虽然在她沉没的时候,她已经更名叫罗切斯特号,但是当地的潜水员还是都称之为纽约号——到了苏比克,若是说要去潜罗切斯特号,所有人都会很迷茫。或者,纽约号这个名字,是对她曾经的辉煌一个尊重吧。
潜过纽约号的都知道,她的位置距离码头十分近,简直可以用近在咫尺来形容,近到已经影响了码头的船只进出,所以,战争结束后,1967年,为了清理水道,美军将已经沉底的纽约号又炸了一遍:把她的船腹炸扁,以便大型船只通过。
这次水下爆炸不仅让纽约号船腹炸扁,还在她的船头位置炸开了一个大口,这个大口,成为了潜水员们进入纽约号引擎室的主要出入口——另一个出入口,是后来被称为“十字架”的窗口。
这个窗口之所以被称为十字架,是因为窗口外放了一个十字架,还有祭坛——这一切,是为了纪念2011死于这条通道的美国潜水员,Steven Brittian。
关于钩子船长:
Steven Brittian,前美国海军,外号叫“钩子船长”,因为他和小飞侠彼得潘故事里大反派钩子船长一样,左手断了,安了一个铁钩——很抱歉,我找不到钩子船长的照片,没法让大家看到他的铁钩。
钩子船长的左手,估计是在海军服役时候断掉的,之后他就退役了,退役之后,他没有回美国,而是留在了苏比克,做了潜水教练。
坊间有个传说,说钩子船长是发现纽约号的人,这个传说不靠谱,因为纽约号沉没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用不着他去发现。别的不说,1967年清理航道还把纽约号炸了一遍,而生于1964年的钩子船长当时才3岁。
纽约号虽然不是钩子船长发现的,但是他潜水30年,退役之后就一直在苏比克潜水,应该说,他是十分熟悉和了解纽约号的,但是,2011年,他和一名香港潜水员,死在了纽约号里。
关于这次事故,当时的中文媒体是这么说的:
可能是记者完全不懂潜水,尤其不懂技术潜水,也可能生还者自己的表述原本就有问题,总而言之,媒体的表述完全不对。
经过和当地潜店知情人士的详细了解,以及几个潜水员的分析,比较靠谱的情况分析应该是:
周和田一起跟钩子船长学习沉船穿越,按照标准流程,从十字架窗口(那时候,还没有十字架)打线进入纽约号,穿越到大小引擎室后,原路返回。周是leader,留在最后收线。
——解释一下:密闭空间潜水,潜水员都必须从开放空间开始,打线进入:用专用的线轴,沿途拉线、打结,这样在退出的时候,沿着自己拉的线,就可以找到出口,极端条件下,例如零能见度,什么都看不见,需要用手轻轻圈住引导线,靠触觉出来——这条引导线,就是一队潜水员(一般3人)的生命线。
(潜水员在开放空间打一个绳结,然后拉线进入密闭空间)
(引擎室里的引导线)
周作为leader,第一个打线进去,出来时候,最后一个出来,一路将线卷回线轴,钩子船长是倒数第二个,协助周拆线结,田是第一个出来的。
但是,周和钩子船长出来后,却没有看到田。
这说明,因为船内能见度太差,田又没有用手握住线出来,在出来的过程中丢了线(找不到线或者没有注意跟线),误入其他舱室。
于是,钩子船长将周留在外边,自己进去寻找田。
果然,他在通道里的一间舱室找到了田。
这是出事之后,钩子船长家人在纽约号的通道里设立的纪念牌,从这个牌子下边的小口进入,有一条窄窄的向上通道,上边是一个大舱室,钩子船长和田被发现的时候,就塞在这条通道里,空气耗尽……
根据推测,对纽约号非常熟悉的钩子船长猜到了田可能是误入了这个舱室——实际上,在舱室入口外,应该能发现里边有动静,所以,进入舱室找到田,要带他出来,但是出口实在太小,而这时候的田已经极度恐慌,死死抱住钩子船长不放——当时的舱室里已经是零能见度,他害怕一撒手就抓不到船长了,而那个出口,根本不容两人通过,于是,两人卡在了那个通道中,直到空气耗尽……
为了验证这个推测,我们进入了他们死亡的舱室。
是的,我们进去了,这个出事之后就被视为纽约号最隐秘最危险空间的舱室。
当然,我们很小心,进入之前,先向曾经进入的潜水员详细了解了舱室的情况,制定计划。
那是一个小小的入口,一眼能看见舱壁,进入之后,只能垂直向上,上边的情况,在外边根本看不到。
朱朱第一个打线进入,进去之后,我在外边,只看见尘土不断落下,瞬间,入口区域就没有能见度了……
过了一会儿,一束电筒光在入口区域画了一个圈:这是事先约定的灯号,表示里边情况ok,我可以进入。
我端着相机进入,入口之后,就是一条垂直向上的通道,此刻的通道里已经满是尘土,能见度不到一米,几乎是啥都看不见,但是朱朱的引导线还能看见,我沿着引导线,缓缓上升。
到了上层之后,能见度好了。
上层舱室空间很大,而且能见度不错,但是管道交错,比较复杂,更重要的是舱室顶有无数的铁锈和尘土,即使我们哪里都不踢不碰,呼出的空气打在舱室顶上,锈屑和尘土也会不断落下,弥漫在整个空间,尤其是通往下层出口的狭窄通道,能见度瞬间就没有了……
我在上层安顿好之后,向下发灯号,让等在外边的德哥也进来。
德哥缓缓上升,舱室空间确实比较大,容纳我们三人,还比较宽裕,但是,随着我们的呼吸,无边尘土萧萧下,舱室里的能见度迅速在降低。
拍了几张照片后,我们开始退出,因为我手持大相机,所以第一个退出。
此时,舱室里的能见度只有1米左右,靠目视已经找不到线了。我把相机的灯臂收好,抱在胸前,先找到打线的朱朱——引导线的末端在他手上,然后,一只手抱住相机,一只手握住引导线,缓缓向下……
进入向下通道后,就完全是零能见度:锈屑和尘土阻挡了所有,就连眼前的引导线也看不见,全靠左手感受到虚握住的引导线,沿着引导线下降……
当年的田,在这种情形之下,难怪要死死抱住钩子船长不放:因为他一旦放手,就找不到能带他出去的人了。而钩子船长身在通道中,没办法回身,或者,他用力可以挣脱对方,但是他没有……
如果钩子船长当年是打线进入,把线交给田,让他顺线出去,或者就大家安全了,但是,船长没有打线——当然,对于还没有学完沉船穿越课程、又处于极度恐慌的田,即使打了线,也不一定有效——因为通道很小,而且必须头下脚上顺着引导线出去,稍急躁就会卡住,头上脚下也会卡住出不去。
从那个零能见度的狭窄通道出来,我舒了一口气,面前是港人家属立下的纪念碑,中文字已经斑驳。
沿着引导线,向前,向上,出来,就是十字架窗口,到了这里,才算是进入了开放空间。
就在十字架窗口外的船体上,有一簇小小的白色珊瑚,这算是天意,给钩子船长献上的一束小百花吧。
关于引擎室:
感怀完毕,现在送上干货。
干货主要是两部分,第一是大小引擎室的高清图片。
一艘船,引擎就是心脏,都是出于船只最中间最核心的位置,所以,对于沉船潜水员,进入一艘沉船的引擎室,相当于登山运动员的登顶成功。
文章开头说过,纽约号的引擎室是技术潜水员和休闲潜水员的分野,但是技术潜水员一般不拿大相机拍照片,所以纽约号的引擎室,一直都没有比较像样的照片——或者有,我没有看到过。
这次有朱朱牵头——作为不是当地人,不是潜水从业人员的技术潜水员,他在纽约号的潜水达到100多次,对纽约号的熟悉程度恐怕超过大多数沉船潜水教练——我们对纽约号的引擎室进行了系统的拍摄和测量,当然,主要的测量工作由朱朱和德哥完成,我负责拍摄。
以下是纽约号引擎室的一些数据,打算去探引擎室的,都应该保留一份,绝对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资料——虽然我觉得看了之后能准确一一对应都知道是什么位置的人,这个世界上应该不超过100个吧……
大引擎室数据
大引擎半开门的门边到门框的宽度:0.6m
大引擎内部最宽处:2.1m,最窄处:0.6m
大引擎垂直向下通道:1.4*0.6m(最窄处)
大小引擎之间的窗口:0.8m*0.5m
小引擎室&锅炉房数据:(拍照的时候没想到要拍这么多门口,所以下边的入口之类没有对应配图,都是小引擎室内部图)
小引擎室长度8.5m*宽度2.9m(最宽处)
从船的底部进入锅炉房:
上面的入口0.8m*0.6m
下面的入口1.2m*0.8m
从锅炉房直接进入大引擎的通道入口0.5m*0.6m,通道内部0.5m*1.0m
从锅炉房进入小引擎
窗口:1.2m*0.5m
关于测量者:
文章的最后,要打字幕了,隆重介绍本次潜水的测量者。
朱朱:北京飞去苏比克十几趟,潜了纽约号100多次的纽约狂
德哥,默默配合所有工作,以德糊人。
还有就是我了——不过摄影师永远是没有自己的照片的,还好有一张下水前的合影——
最左边戴着矿工帽只有半边脸的,就是本文作者兼摄影师。
谢谢你的耐心,看完了这么长的文章……
顺便发个失物招领:如果你或者你身边,有人认识名叫LIU HAO的潜水员,之前在纽约号的尾部潜过水,那么,请转告他——
LIU HAO同学的面镜,被我们在纽约号外边的沙地里捡到了
——其实我很想知道他怎么把面镜弄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