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是一门兴起的”运动”,到今天还没有一套365度无死角的科学体系,主要都是经验主义的模型,和留了相当程度冗余的操作要求和准则。如果连已经不够精确的操作准则都不遵守,那真的是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了。小编知识有限,就分享分享我所知的常见作法:
作为一名有知识的潜水员,你怎么能说鲨鱼会咬人!每个潜水员都经历过无数次被问,”潜水危不危险啊,会不会被鲨鱼咬啊!”然后苦口婆心的解释说”鲨鱼不咬人,我还追过鲨鱼呢。”这样的甜蜜的负担。
我们潜水碰到的大部分的鲨鱼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说白了,你让一个爱吃红烧肉的人吃清蒸石斑鱼,他没兴趣。但是他可能错把你当做猎物,咬一口以后没兴趣游开了,但这一口就是致命的。而且如果你硬要送到他嘴边可能他也不会拒绝。毕竟来自海洋生物的伤害率中鲨鱼咬伤占了80%。世上发现的350种鲨鱼里面,主动伤人的也有30种。比如大白鲨、虎鲨,位列攻击人的鲨鱼榜首。所以虽然我们潜水员不会吃鱼翅,但也不要盲目的追鲨鱼。
鲨鱼对爆炸等振动,血腥味敏感,在水温增高时食欲增加,夏秋季和阴雨天在水面较多。DAN公布的10-13年的死亡案例里就有一起是被鲨鱼咬死的。
不过水下伤人的活物除了鲨鱼还有很多。水母、海胆都是每个OW学员都会被
“恐吓”的毒物。但是这些都不致死,也不是所有水母、海胆都有毒。毒性更强的有海蛇、有毒的各种鱼(蓝环章鱼、有毒的鲇鱼、鲉鱼等)。
另外还有一些珊瑚和海葵。
所以说,如果条件允许带个手套,还有没事不要去触碰海洋生物才是明哲保身之法。
2. 耳朵痛死
这个原因听起来好无辜,好无奈。好多次对周围的人安利潜水,都被一句”我耳朵痛,潜不了水”终结对话。因为碰到次数太多导致我真的很想研究下究竟耳压平衡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那么多人竟然会做不了耳压平衡?
看了上图依然一脸懵b的我查了下《潜水医学》。看完书依然一知半解的我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 世界上真的有人天生耳朵不适宜潜水(书上说”腺样体肥大、扁桃体重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不是人话的病)。总的来说耳压平衡关系到耳鼻咽喉内的空腔,所以这方面有不通畅和肿大类病症的,就乖乖别潜水了。如果只是临时性的可以用血管收缩的药临时解决一下这个问题。比如轻微感冒鼻子塞住了可以试下那个日本滴鼻子药。
二. 即使即使耳朵内出血(鼓膜破了,前庭窗blabla破了),也是可以修复的。只要处置适当,不会造成失聪。
下水做耳压平衡的方法主要是捏鼻子擤鼻涕、打哈欠、吞咽、张口移动下颚、舌后向上运动(传说中的法兰左,本人至今还没有学会)。而且捏鼻子不是特别推荐,会增加胸腔压和颅内压。
根据DAN的报告,因为耳朵压力造成受伤的案例也有2例。所以,虽然我好想好想和身边的朋友一起去潜水,可是如果真的耳朵疼,就不要勉强。可以尝试减慢下降速度,或者上升一点停留一会再下降。如果还是痛就升水吧。毕竟,潜水,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3. 气体中毒/迷醉
说完几桩发生概率不大,但是刚开始接触潜水的时候一定会被问到的风险之后,终于可以聊聊正经潜水知识了。
气体中毒,听起来怪怪的。潜水呼吸的不是空气么?为什么会中毒?
这里不讲高深的知识,只是科普一下,我们潜水会呼吸的气体里有氧气、氮气和微量氩气。除了氩气,两种气体都有风险。
氧气超过1.6的氧分压会氧中毒。氧气中毒可能会抽搐,后果就是呼吸器掉了溺水。具体分压计算的理论这里不赘述了。总之,就是要做好气体管理。不要背着空气去下不能下的深度,在不熟悉的潜店自己测气(真的碰到过菲律宾小工写错气体比例的)。
氮气到了一定深度会产生”氮醉”。就跟喝醉酒一样,有的人会行动迟缓,有的会嘿嘿傻笑,也有的会智商下线,每个人反应不一样。而且每个人会有”氮醉”反应的深度也不一样。有的人30米也会氮醉,有的人40米都没反应。所以有个END(等同氮醉深度)的概念。而且和醉酒一样,喝醉的人不知道也不会承认自己喝醉,氮醉也有可能是不知不觉的。所以时刻关注buddy吧。万一ta在水里没事傻笑,可能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是醉了。
[氮醉有图么?]
其他还有一种下大深度会用到的高贵气体,氦气。氦气是惰性气体,不容易产生迷醉,但是也会神经中毒。不过大多数人接触氦气的机会应该不多,毕竟每一口氦气都是纯纯的美金。
还有一种想象不到的气体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因为本身我们打入的气体应该不含一氧化碳的,所以一定是打气环节不知道哪里飘来的”尾气”混进了打气机里。PADI也会讲,如果气瓶真的混进了一氧化碳,在水下吸了,那也是死挺快的。杜绝的方法除了测一氧化碳(谁没事还去测一氧化碳。。。),还是找家靠谱的潜店,最好去看下他们的打气房。
还有一种二氧化碳,等我有空了再写吧。
4. 减压病
减压病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水下对人体造成的压力导致一些人体不产生反应需要代谢的气体在血管或者组织内,随着我们上升高度,气体体积增大,就可能会产生动脉栓塞(arterial gas embolism)或者空腔受伤(爆肺之类的)。
减压病的症状也是蛮多的,什么关节痛啦,长红斑啦,皮肤痒,手脚发麻之类的。这些是轻微的,也有可能只是”你想多了”一类的I类减压病。严重的II类减压病还会致残或者死亡。所以如果碰到置底时间过长、没有做应该做的减压停留、上升速度过快,上来最好还是吸纯氧,更严重的就要进减压舱。
下次和水摄的一起出去玩我一定要让潜店在船上备瓶纯氧。哈哈。
至于怎么做减压,那套高深莫测的减压理论,请直接找各技潜体系咨询上课。哈哈哈哈。
5. 没气了
如果氧分压低于0.16我们就会组织缺氧。可是没气还在那潜不是脑袋进水么。那么问题来了,都做啥了会搞到没气呢?一种可能是技潜迷路啦,或者在哪里卡住啦之类的(就像之前一个PG教练带着一群学生去一艘船,学生在外面不知道为什么教练进船卡在里面,呼救又来不及救最后没气而死。。。)也有很多人面对大流乱了手脚被流卷走到没气,也有的人真的不爱看表,作的。。。潜水很多事故理由真的也说不清楚,从结果来看就是没气了。
对此,我只能说,定期看表,不要恐慌。没事盯着buddy点,随时知道备用气源在哪(可能的话找个奶妈级buddy~)。不要去超过能力范围的地方。
6. 冷死(失温)/热死
人正常的体温范围在36.2-37.2℃,如果核心温度低于35℃就属于过低了,开始还只是打打寒颤,反应能力下降,如果持续失温,核心温度降低到30度以下就可能昏迷。所以水下冷不要硬扛。
虽然《潜水医学》上说人体感到舒适的水温是21℃,不过小编在27℃的泳池不穿湿衣就瑟瑟发抖了。所以关键还要看你穿什么。对于怕冷的妹子我建议27-28℃水温长时间呆的话还是要穿3-5mm湿衣。
还有一种体温过高。这个不太常见。没有潜水员会去温泉里潜水吧。不过也是一种风险就是了。水里体温过高也会昏过去的。
7. 健康问题
这个很难说是潜水导致的。不过毕竟是项运动,而且一般潜水的地方都鸡不拉屎鸟不生蛋,就算有医院你也未必敢去。所以最好是保证自己吃嘛嘛香,身体棒棒。
在潜水碰到的健康风险里面最大的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这些。如果是本身就有长期、慢性这类疾病的,最好带好药,谨慎潜水。
参考 Reference:
- 《潜水医学》
- DAN Diving Annual Report 2012-2015 Edition
- IANTD教材